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针策略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求同存异
国共两党处于不共戴天的仇视状态,但在困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以博大胸怀、捐弃前嫌,从国家和民族大局出发,提出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蒋介石政府抗日,求抗日之大同,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下,在许多非原则性问题上作了让步。国共两党在国家受到侵略,以民族利益为重,同仇敌忾,共抵外敌。
2、既联合又斗争
中国共产党对顽固派的斗争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由于中国共产党对顽固派采取了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尽管蒋介石政府在八年中搞了不少磨擦,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但没有发动全面内战,没有退出抗日统一战线。
3、既统一又独立
为了抗日,中国共产党必须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血的教训、共产党人的革命纲领,要求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国民党是执政的党,它对共产党的既定方针是限制以达到消灭。
如果事事都要同国民党统一,征得它的同意,那只能是把自己的手脚束缚起来,向国民党全面投降。
扩展资料:
一、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
华北事变后,中共意识到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共产国际号召反法西斯;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方式:
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陕北的红军主力和留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分别于同年8月和10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意义:
1、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
2、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3、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 3)共产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4、牵制了日本主要军力,为同盟国太平洋战争的胜利争取了时间和机会。为世界反法斯西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国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