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线性动物的特征为:成虫体长一般30~40cm左右,直径0.5mm,最长的可达1.5m;直径3mm。雌性一般比雄性更长,体表呈暗褐色或黑色。身体没有明显的头部,前端有口,后端尖细,或分叉成二叶或三叶状。
线形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前端有环绕着咽的围咽神经环和与其相连的侧神经节和腹神经节等,是圆筒形的神经系统。由围咽神经环向前发出6条神经通向前端的感觉乳突,向后发出6条神经索,即1条背神经索,1条腹神经索,2条背侧神经索,2条腹侧神经索。
环节动物的特征为:体腔是由中胚层形成时出现的中胚层体腔囊发育而来的。第一次出现的体腔是线形动物的假体腔。而真体腔是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囊裂开而成的,故也称裂体腔。真体腔是继假体腔之后出现的,也称次生体腔。
环节动物的循环系统是一种较高级形式的闭管式循环系统,由纵血管、环血管及微血管组成,血液始终在血管中流动。体前端咽背侧由一对咽上神经节愈合成脑,左右由一对围咽神经与一对愈合的咽下神经节相连,由此向后伸的腹神经索纵贯全身。整体形似索式,故称索式神经。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分类:
1、台胃蚓(Desmogaster sinensis)也称“中华合胃蚓”,链胃蚓科。体长而大,长达54厘米。体壁光滑,略透明,近于白色,前端微呈淡黄。除前三节外,每个环节都划分为四个体环。环带不显著。产于我国苏州、无锡和南京一带。
2、毛蚓(Pheretima tschiliensis)体呈长圆柱形,长达40厘米,每一节环生刚毛数十至百余条不等。背面黑褐,腹面灰白色。生殖带环状,在第14~16节间。受精囊孔3对。以带有机物的土壤为食。卵1~3个,产在“蚓茧”中,经一月左右孵出。
3、蛭纲(Hirudinea)环节动物门的一纲。体一般长而扁平,二十七节,环节表面有体环,无刚毛,前后各有一个吸盘。生活于淡水或湿润处,大多营半寄生生活。如蚂蟥、水蛭、鱼蛭、山蛭等。
4、鱼蛭(Trachelobdella sinensis)也称“中华颈蛭”,鱼蛭科。体长,背部稍隆起,长10厘米余。头部横卵圆形,颈短而狭,躯干扁阔呈长圆形,有少数横列黄点,后吸盘大。体色淡黄或灰白,环带粉红色。体侧有11对圆形皮肤囊,能作有节奏的伸缩。
5、蚂蟥(Whitmania)水蛭科的一属。我国常见的为宽体蚂蟥(W.pigra)亦称“宽体金线蛙”。体略呈纺锤形,扁平而较肥壮,长6~13厘米。背面通常暗绿色,有五条黑色间杂淡黄的纵行条纹。前吸盘小,口内有齿,但不发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线形动物门
百度百科—环节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