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篥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啊?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筚篥(bì lì),即觱篥。也称管子,中国管乐器之一种,多用于军中和民间音乐。流行于我国各地、为汉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多民族所喜爱。
它的管身是木制的,上面开有八孔(前七后一)。管口插一苇制的哨子而发音。管也分大、中、小三种,以及双管和加键管。大的管约33厘米长,中的24.5厘米长,小的18厘米长。大管比小管低四度,音色高亢,在北方管乐中常常用于领奏。
管的制造及演奏技术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经过改革的管,音域扩展为两个八度又六个音,而加键管还能演奏十二半音,在合奏和独奏中发挥了更大的效能。在乐队中常使用的有中音管、低音管和加键管。所谓双管也就是两支管并排扎结在一起演奏,口含两个簧哨,双手同时按两管的音孔,而发出双音,用于民族乐队合奏与独奏。
《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元年》:“ 师道 时知密州事,好画及觱篥。” 胡三省注:“ 胡人吹葭管,谓之觱篥。
《乐府杂録》:觱篥,葭管也,卷芦为头,截竹为管,出於胡地。制法角音,九孔漏声,五音。 唐编入卤簿,为笳管;用之雅乐,以为雅管;六窍之制,则为凤管。
旋宫转器,以应律者也。
杜佑曰:觱篥,一名悲篥,出於胡中,其声悲。 东夷有以卷桃皮为之者。亦出南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