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昭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昭穆是宗法制度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
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云:昭,绍遥反,说文作佋(按:佋音绍,继也));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之右方,称“穆”。
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也按此规定排列。以周代天子七庙为例,自始祖之后,父为昭,子为穆。排列时,大祖居中,三昭位于大祖的左方;三穆位于大祖的右方,以此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次序、亲疏远近。历代学者大都认为昭穆制是周人的制度,据张光直研究,商王世系中也存在着昭穆制。
扩展资料:
周朝真正建立是在武王姬发的时候,但他的父亲文王姬昌是周朝基业的奠基人,而且三分天下有其二仍服事殷商,功德至伟,所以就以他的庙为昭祧庙。
武王是他的儿子,就应该居穆位,享穆祧庙,武王也有伐商大功,所以昭祧庙与穆祧庙与始祖庙三庙万世不毁,以下就依辈分左昭右穆的排。
如果超过了四庙,就依次把前面的昭庙,穆庙毁掉,把神主(牌位)移进始祖庙仍按昭穆序位排列,叫做"亲尽而毁",为新去世的王按昭穆序位立新庙,总之,这七庙是三个永恒的庙和四个依次迭毁又新建的庙组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昭穆